汶上网
 
会员登录
在线留言
 
醇厚朴雅的江德兴篆刻
中国书法之乡网   2009-04-03 10:38:15 作者:2 来源: 文字大小:[][][]



    海派篆刻一直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和传统厚度,因而造就了一批活跃在当今海上印坛的俊彦,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聪慧的天资加上自身对篆刻艺术的执着,使江德兴成为这一群体的佼佼者。

    也许是刀落石开的感觉远比毛笔在纸上涂鸦来得刺激,更有把玩的味道,德兴自小就对篆刻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涉足印坛的时间很早,最初的启蒙老师也是当时海上印坛的一位高手,后来一次意外的变故,使江德兴的习印之路变得很辛苦,在无师相助的环境下,凭着自己对篆刻艺术的一份情愫和印人特有的感觉,在他那小小的“方寸斋”里默默游刃,挥刀不止,寸阴不懈。20世纪80年代初他有幸从陈巨来老人学印,从而使他的篆刻发生了质的变化,陈老印作的平和典雅之风一直影响着他的审美取向,成为他后来选择印路的坐标。当然德兴也是一个聪明的印人,他知道转益多师对艺术创作的裨益,其间他寻师问道,也结识了很多篆刻名家,从他们的批评和交流中获取有利于自己创作的更多养料,以不断修正和夯实自己的印路,他的作品中有陈巨来的意韵,又不完全是,也有汉印的基调,又有海派印风特有的醇和之美。

    相对于当今印坛多呈开放的印风,德兴的作品无疑是属于保守的,中规中矩,平整雅逸,一眼望去没有刀笔之间的左冲右突,没有跌宕起伏的章法构成,坚守传统印风的淳正和朴雅,成为他整个创作表现图式最多、分量最重的一个主体,这在他的白文印中尤为明显。比如“映日荷花别样红”印(图1),以汉印中的满白文印式构成,章法稳妥精严,布置舒逸而无拘束感,既有典型传统的技法元素,又有吸纳海派印风细腻婉畅的影子,尤其在处理字法的空间关系上突出了满白的视觉要点,通过并笔来满足于这种构成样式所带来的醇厚之美,古雅之风,看似自然而然,实则匠心可见,残并有序,线条工不板滞,朴茂生趣,笔画于沉稳之中见灵动。再看“春归何处”印(图2)方圆兼施,笔道丰润厚重,清劲之中略见一丝柔和,大块的满白与细朱形成了自然的鲜明对比,强烈而悦目,这路满白文的章法以隽雅茂密的格局为主,用刀精致流畅,更注重线条的温润度和敦厚感,作者借用了书法中涨墨的意趣,使这种满白效果在线条的自然流变中,产生强烈的空间感,满而不塞,密中见疏,虚灵慰藉,极富雍容之态,这固然有其师承的原因,也归结于江德兴悉心揣摩,体察入微的创作灵性。再看“韩硕之印”(图3),此印取法汉私印,章法同样无惊人之态,平和舒缓,不激不厉,“之”字左右两笔上下拉开所营造的三密一疏的格局也不是其独创,然这种了然于心,几乎顺手拈来的作法,说明江德兴既是一个手法老到,又特别流连于怀旧的印家。细腻的用刀特征,必然在表达印风上不同于金戈铁马式的作风,这种怀旧感从一定程度上成为他精湛技法的依托,使他的用刀禀性赋予鲜活的质感,而没有时人僵硬或萎靡的弊端。

    在当今海派印风的演衍中,工稳一路的印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薪火不灭,这是历史的积淀,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裂变,如何使这路印走得更有意味而拒绝狭隘,走得坚实而有生命力,是江德兴面对的课题。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工易生板,工而不板则非易事,尤其是当一种模式成为习惯性手段时,容易坠入小巧和机械,前者如果还有一点巧思的话,后者就为印艺所忌讳,欣慰的是德兴深谙其理,当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创作中主观能动地去弱化惯性的干扰,有所变化,他的作品也时常向我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如“游刃有余”印(图4)在结字上明显变异,与原来工致的刻法有所区别,特别在收刀处略施尖笔,增加了笔画的书写意韵,动静合一,柔中见刚。相比较前印,“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印(图5)的用刀似乎更现锋芒一些,在保持章法平稳的基调下,凸显了笔画的犀利感,笔笔见刀,刀刀见意,增强线条的可咀嚼性。“永康”印(图6)率直的走刀赋予线条刻画感,看似单刀所为,实有复刀补之,故力度与厚度均恰倒好处,颇有俊逸之气。

    每个印人对传统的理解和运用都有自己的解读心法,天资、才情和个性的差异使这种演绎方式不尽相同。毋庸置疑,江德兴的解读方式是属于典型传承式的,随着当今印人审美理念的不断更新,整个印坛越来越趋于开放和包容的现象,多数印人为求个性凸显,更多地去关注和表现篆刻外在形式的张扬,只要能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彰显个人的性情。站在辩证的角度看,这种创作形态有它可取和有利的一面,时代的进步,总是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艺术思潮和新的表现力去吻合,去鼓吹。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印人对传承式表现手段的关注,随着现代审美理念思潮的涌入而逐渐淡化或忽视,造成偏择于一方的极端行为,在寻找与时代同步和个性化艺术特征的同时,缺损的可能是我们对传统的漠视。故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德兴一直是保持着理性和清晰的思维,当今印坛出现的多元化格局,他欣赏,对时下流行印风飚升的趋势,他也关注,曾经迷惑,也曾彷徨的他对篆刻还能刻得如此张狂和放浪表示了理解,认为这只是每个印人揭示篆刻内在本质的方式和语言不同而已,但他依然不回避内心对传统印路的依恋和膜拜,这并不是德兴无奈的表现,而是传统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洗礼后,所折射出古人睿智的光芒依然耀眼,在现代创作观念的撞击下还保持着固有品格对他的深刻影响。当然心仪传统,也是德兴审美个性使然。在时下流行之风趋之如鹜的印坛,能有这份静穆之心,已是难能可贵。尽管如此,江德兴心里明白,以自己传统印式与当下张扬的创作态势相比,显然是不太“入调”,这种创作思维和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他为艺一直很低调,不求闻达。对他而言,表达自己的篆刻理念和审美取向比追求流行时尚的东西重要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平淡和沉厚的创作作风,在这种气格纯朴的主体精神的掌控下,他的作品才有了一种疏淡匀净的格调。

 

 Copyright©1999-2007 wyhl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42824号
    地          址:山东省汶上县书法家协会          邮编:272500    电话:0537-7234366
    驻京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281 
    
http://www.china-shufa.com.cn  E-mail: wenshang1111@126.com
       中国书法之乡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