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网
 
在线留言

 
观花匪禁 吞吐大荒
中国书法之乡网   2008-11-04 16:31:03 作者:2 来源: 文字大小:[][][]

——郭沫若行草横批赏析

陈智/

 

郭沫若(一八九二年十一月至一九七八年六月),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一生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文化工作,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和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关于郭沫若先生对书法的贡献,人们了解最多的还是一九六五年其与高二适先生发起的关于“兰亭序”是否王羲之所作的大讲座以及《金文丛考》、《殷契粹编》、《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众多的关于先秦文字方面的考释著录。 

而对郭氏书法创作和艺术风格方面的成就,人们明显关注较少。如果拿艺术审定的标准来说,在近代书法史中郭氏是少有的如毛泽东、弘一等深入书法堂奥的书家之一。郭氏对书法的实践是全面的,也是高屋建瓴的。正如其夫人于立群先生所言,郭沫若同志早年曾学写颜书,能悬腕作大书,喜读孙过庭《书谱》及包世臣《艺舟双楫》,领悟用笔之法在于“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八字。中年研究甲骨文与金文,用功颇深。秦汉而后,历代书法几乎无所不观,故其用笔不拘一格,惟能运用中锋,似为其特点。可见郭氏对书法史、论、技法是有通盘的认识和把握的,我们从其遗存的大量书作来看,几乎包含了甲、金、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其中以行草和小楷作品为多,而尤以行草作品为精。

本文所要赏析的横披《自作诗·游式夷泛舟九曲》一首,即是其晚年行草书的代表性作品。该作书于一九六二年冬,郭氏是年七十岁。通篇洒脱豪放,任运自如,巧拙相生,开合有度。在我看来,书画一道,贵在乎气势二字。气指通篇的气局、气息要圆融,要有整体的和谐感,而势则指的是气魄和挥运的状态。这就是讲究点线面的精确到位和字法的纯熟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此幅作品可以说这两方面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境界。而单从技法上看,我觉得此篇有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点和块面的运用。按常规书法来看,多以线条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以线条的疾涩使转来表达作者的心象。而此篇中更多地运用了点和块面的组合来调节整个章法和节奏,丰富了通篇的技法及艺术感染力,更显雄强豪迈,吞吐大荒,如此幅中“歌”、“香”、“六六三三”等处。二、飞白对空间结构的拓展。书法正统的笔法讲究中锋用笔,但也不排除侧锋的作用。所谓中以取质,侧以取妍。郭氏此篇在用笔上就是属于中侧并用的一种,并且通过中锋和侧锋的运用以及线条圆转和方折时的不同行笔规则形成了字中众多的飞白线形。如“九曲”、“绕”、“首”、“满山”等处,这些飞白线条的形成,更加拓宽了字的空间结构,增强了立体表现力,同时也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语汇。三、大小参差的字形结构。郭氏此篇中另一较大的特点即是字形的大小变化较大,凸显其诗人气质。思维的活跃,形成其用笔用字跳跃性较大。如此篇中“觞”、“经”、“望”等字与“生”、“流”、“语”等字的大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创作过程中随情绪的效果,如篇中“姿”、“不会题诗也”、“补壁”街道上。

以上仅就具体技法对郭氏书法作一赏析,而真正对郭氏书法的认识还应把它置于其自身的学术研究和一生的艺术活动之中去考察,笔者以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丰厚的学养和诗人气质是形成其豪放沉雄风格的关键之处。

 

 Copyright©1999-2007 wyhl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42824号
    地          址:山东省汶上县书法家协会          邮编:272500    电话:0537-7234366
    驻京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281 
    
http://www.china-shufa.com.cn  E-mail: wenshang1111@126.com
       中国书法之乡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